外企撤华加速?化工产业链脱钩危机后果远被低估!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源:网络 阅读:18995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世界的某种“去中国化”倾向正在加剧。

前段时间,日本和美国,几乎同时发布消息,将通过重大补贴政策,鼓励本国企业撤出中国。

先来看美国。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暂时只是建议),政府应该把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计入成本抵税。

再看看日本,据彭博社4月9日的报道,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用20亿美元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亿美元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换句话说,日本企业只要撤出中国,不管是否撤回日本,都可以得到补贴。

本以为我国企业产业有着巨大“市场”这一无法抵挡的诱惑,并不用太担心。但事情的发展,在提醒着我们,“撤华”一事不容过度乐观:美国疫情持续恶化,急需复苏经济;韩国SK率先抛售5.35亿中国股;英国政府表示要通过法律途径索赔,要中国向他们支付3510亿英镑;澳大利亚同样发文称,要求此次防疫成本由中国来承担。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必须警惕,疫情过后,境外对中国经济的“疯狂报复”。

全网忧心!美日为何鼓动在华企业大撤离?!

全球第一大和第三大经济体,都在鼓励自己的企业迁出第二大经济体,这背后是怎么的博弈?

美国政府想要在华美企撤出中国市场的动机却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低失业率”一直被其视作引以为傲的政绩。然而近段时间,路透社报道称,美国各地为遏制病毒传播而采取封锁措施,导致企业关停,失业人数飙升。自3月中旬以来,失业救济金申领人数已上升至2650万,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数字已经抹去金融危机以来的所有新增就业岗位。

当地时间4月26日,白宫经济顾问凯文·哈塞特(Kevin Hassett)表示,4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可能达到16%或更高,需要更多刺激措施以确保经济出现强劲反弹。

另一方面,油价的持续暴跌正持续打击着美国的原油出口业,美国页岩油开采、开工意愿持续下降,正打击着美国的经济。

综合以上两点,美国此次举动除了想打压国内经济,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如今的经济急需更多本土企业回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税收收入,弥补财政赤字,同时借此复苏经济。

而日本和往常的“纸上谈兵”不一样,此次由政府真金白银出资鼓励产业回迁本土,则是出于产业链不能过于依赖某一国家的考虑。

疫情爆发后,中国工厂停工,日本企业供应受到严重影响,日系汽车2月份在中国的生产大幅下滑,日产、丰田在华的生产量暴跌,分别减少87.9%和77.4%。疫情的蔓延让日本意识到,制造业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安全。

日本政府官方网站一份《应对新冠病毒的经济措施》文件中提到,日本政府认为,目前日本在外的产业链不可以只是集中依赖某一国家,日本希望自己的产业链可以更加的多元化。

中国巨大市场诱惑下, 说撤就能撤吗?

动机明确了,那外资是说撤就能撤的吗?毕竟商家的一个准则是:“有利可图”。

为了探讨撤资的可行性,我们先来缕缕为什么外企要进军中国。

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少产业不断细化分工,为了使成本效益最大化,美日欧等国家把一些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中国,凭借着廉价和高效的劳动力、国内政策红利以及14亿的超级市场,吸引着无数外商。

那么,22亿美元,真的足够吸引日企离开中国吗?

据商务部去年11月份公布的数据,2018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到位金额38.0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2.8%。截至2018年底,日本对华累计项目数51834个,实际到位金额 1119.8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5.5%,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地区) 中排名第一。

22亿美元,撬动1119.8亿美元?这金额满打满算仅能资助上千家日企离开中国。

尽管总量不及日本,但美国企业的投资强度却比日本要大。

例如,在美国汽车企业方面,美国汽车巨头特斯拉便在华投资建设上海超级工厂项目,总投资额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并且承诺将于2023年底开始,每年对中国纳税22.3亿元;福特则是将中国视为其今年内林肯系列汽车的最大市场;通用汽车2018年全球年度汽车销售高达43%来自中国,也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

SK抛售5.35亿中国股!企业撤华打响号角?!

尽管通过“利益”分析,我们发现,日美企业撤华的意愿并不高。但仍不乏有企业已经开始主动行动起来。

4月16日,韩国化工巨头,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大手笔抛售所持的中国燃气集团全部5.35亿股,该集团以每股作价21.15至22港元抛售中国燃气股份,相比前一个交易日收市价折让9.5%至13%,预计套现113.15亿至117.7亿港元。

令人警惕的是,其他发达国家可能会在未来积极跟进。

4月27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总计986045例,其中,现在确诊811891例,死亡人数累计55377人。美国疫情的恶化,可能会促使美国继续甩锅中国。国内要高度警惕,美政府后续可能联合其他国家加大对企业撤华的鼓动,以及打压中国海外企业以及海外资产。

近年来,国外无数化工巨头争相在华投资。

2019年11月,巴斯夫在华投资100亿美元项目正式动工;

2020年1月,全球化工巨头英力士正准备在中国投资8亿美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新建工厂;

3月下旬,美国陶氏公司与江苏省张家港保税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未来5年,陶氏公司将对张家港基地增加3亿美元投资;

丰田与比亚迪合资的纯电动车研发公司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也于4月2日正式成立。

外企的进入带动了国内石化产业的产业升级发展,产业技术水平以及提升了我国的就业量。一旦企业撤华情绪受疫情催化不断蔓延,这对国内化工业产业升级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制造”并没那么强大!

撤离背后是失业和产业升级难度加大!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但制造业者却已开始撤离。在向服务业转型的口号声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按捺不住,站出来说了真话。

苗圩在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还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企业家曹德旺前一段时间接受《新京报》采访的时候表示,疫情过后,全球各国建立独立、完整、安全的产业链,将会是一种趋势。疫情后,全球产业链会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我们一定要警惕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

此外,曹德旺还表示,中国工业化基础本来就很差,如果低端的企业和低端产业都往东南亚迁移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呢?所以他认为必须要留住这些企业,否则将来会后悔。

此外,外企的撤离意味着更多人失业。比如2018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这里面外资企业(包含港澳台企业)提供的就业人数就达到了2365万人,外商企业就业人数占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达到5.4%以上。

化工制造业利润暴跌56.5%!

经济复苏急需各方“动”起来!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日渐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报告显示,1—3月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下降56.5%。在制造业持续低迷下,若外资真的全面撤离,对中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毕竟,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都在受着打击。仅凭现在稍加恢复的消费,不足以拉动整个社会的生产发展。

▽2020年一季度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

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的全球产业供应链属性,依旧是中下游,上游,依旧被美国、德国、日本控制。整个产业链的利润,85%被上游吃掉,中国只能吃到10%-15%。除去成本的真正的利润,可能只有0.5-2%,甚至更低。

虽然短时间内外企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撤离,但中国制造业没我们想象中的强大,我们仍需警惕外企在政府加大鼓动企业撤华下,加速撤资。同时,谨防美国联合欧日澳等国家没收中国海外资产。


关键词:外企撤华 化工产业链

分享至

*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是否正确,请您自行判断。
本网站销售的所有产品用于工业、科研用途,不可用于个人用途使用
友情链接: 960化工网  化学加  药智通  每日生物评论  甲酸  化学慧  华夏能源网  乐研试剂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  抗体测序  广州化学试剂厂  爱化学